100%

jjcwe
江湖大侠
江湖大侠
  • UID37275
  • 注册日期2016-06-06
  • 最后登录2016-11-1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20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450枚
  • 威望722点
  • 银元0个
阅读:187回复:0

去舅爷家拜年 orqnswek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6-06 15:27

几乎摸不着要去拜年人范平在此也提醒高龄老人家的门户    

      

  在我的农村老家,一般而言,每逢春节外甥到姥娘门里拜年是必走的亲戚,因为在人际关系中亲情或是血缘关系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久远的。娘奶等那边(统称为姥娘门)亲戚关系的维继一般是基于这样一个传统:娘或奶等(及以后)三代不应忘记姥娘家的门,或是姥娘门的也在这几代不忘记已嫁出去的姑及姑奶家的三辈后人。但随着长辈们的渐渐故去,三代以后大都与姥娘门的断了亲,若是此类亲戚一直延续下去的话,每家还不是都要有成百上千家的亲戚吗?别说是串亲戚了,仅是去想这些亲戚的家数或住所,还不把人累坏吗?其实,不少与姥娘门断亲的,都是始于二代,这多半是因为二代们之间相处的不那么融洽,热度不够,这亲情也就越来越淡漠了,以至于最后被断掉了事。    

  我父亲是个读书人,在解放前读过几年私塾,高小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他基本秉承了那个好传统,最起码在他这一代绝对不会与姥娘门里断亲的,为此,他坚持每年的春节都要去给他姥娘门里拜年,尤其是他的舅舅及妗子辈尚在的每年春节。自我记事时起,他每次去拜年,总要给那个上了年纪家庭条件很不好的三妗子一二十元,后来涨至三五十元的孝敬钱。在二三十年前,这几十元也是很算钱的,最起码顶得上现在的两三百元,真够他的三妗子一个人吃上一年的油盐,说不定还会稍有余钱,因为我的这位三舅奶是很会过日子的。即使是在某个年份,他不能亲自去,也要让哥哥或我等去代劳的。当然,哥及其他姊妹比我去的多,不只因为我小,还因为我一直在上学。直到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我单独代爸爸去舅爷家拜年,好像是就只有过那一次,是在我去读大学的第一年春节。我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开始读的大学。    

  我老家和舅爷家均是位于淮康、西河和太楚三县的交界地带,这里被我们当地俗称是三不管之地。我家属于西河县管,舅爷家是淮康县的。在那时,三不管地带的路一般都比较难行,因为哪个县也不愿意出钱修这些相互连接地段的路,甚至于不愿意单方修自己所管地界的那段路,以免让对方的县民享受到了自己的好路,而对方的县不修这边界路,让自己的县民难以享受到对等的好处,所以,要么都不修;要修,就大家一起修,哪怕是各修各的边界路也行,但各方是难以协同的,所以,在那时三不管地带的人往往难以走上好路。不过,最近几年因为有了国家出钱来搞的村村通柏油路,才使得这三不管之地的路况有了较大的改观。    

  一九八八春节前下了好大的雪,到初四了,村子里还到处是积雪,田地还被雪满满厚厚地覆盖着,路上不仅有积雪,路当中还有着厚实即便是在中午也仅能部分消融的冰。去父亲佬娘家的那条路本就不好,尤其是出了东华镇再往东去的那段路更是难行。那路是淤土铺就,只要见点雨啦雪啦的,就满路都是泥巴,一走一滑,步行起来也比较吃力的;更别说是在上面想很顺当地骑车、拉架子车,或是开着车走了,即使是在上面推着自行车走都很艰难,走不上三五丈远,那泥巴就会把车轮子沾满的,就得刮一次泥,若是不刮去泥,那泥巴会沾得几乎是比车子还要重的,推都推不动,除非是自己扛着车子走。即使是想扛着车子走过那段赖路,也很艰难,因为还要背着装礼物的篮子,或是包裹的。并且,那段路有三四里远,一路扛下来,需要费很大劲的。绕路不行吗?路子是可以绕的,但是那方圆十几个村子的地都是淤地,路也基本都是用於土铺就,在同样的天气下,路况还基本不都一样的是泥巴吗?说不定,是越绕,还会越坏菜的。    

  父亲,早已养成了正月初五及之前去姥娘门里拜年的习惯,后来就固定在了初五去给他的舅舅妗子拜年,这个习惯很少有例外的,因为他怕他的舅舅他的妗子在那天等着他。尽管在那年他的舅舅们都不在了,妗子中也只剩下了个三妗子,但他还执意要按老规矩去拜年的。他年纪也不小了,还身子雍胖,骑车技术也不怎么样,很显然,在这雪大路滑的天,他难以去了口腔颌面外科与产科合作为她做好各项检查,可他还不愿改个日期,等天好了再去。眼看着自己去不成,他就想让我哥去,可我哥不大乐意;他就让我去,说是让我去,实际上是命令我去的。不过,他的命令下得还有点让我觉着已无可辩驳的余地:良儿,这几年你都没去了,现在已去读大学,也应该去拜见一下你三舅奶奶、那些俵叔和老俵们了,不然,以后参加工作了也更没多少时间的;你还可以顺便去见见那个与你同年考上大学,去清华大学读书的那个老婊俊丽了,她是你二舅爷家的孙女。    

  那时,淮康县的教育质量比我们县的高多了。淮康的教育质量在我们地区所属的十个县中正属于数一数二的县,而我们县基本上是年年属于倒数第一第二的县。自恢复高考到那个春节,我们县还没有考上过一个清华的,进北大的好像只有一个,进复旦上南开的也极为稀少,而淮康县每年都有几个考上清华和北大的,更别说是读复旦去南开的有多少了,还真没想到我的舅爷家能出个考上清华的,自己也曾为此高兴过好一段的。不过,对那个俊丽,我基本引发周围孩子的尖叫是已没有印象,或许是,在早几年前曾见过面,但在当时肯定是认不得了。    

  初五上午我出发的稍早,早吃过早饭,刚到八点,我就骑着原来上高中时那辆除了铃不响,差不多其它都会响的老旧自行车出发了。到舅爷家也就十五六里的路程,一个小时轻轻松松地就能赶到,按说无需赶早,要是在好路好天的话,十一点去也不耽误事,反正,去得再早也还是要等到中午十二点过后甚至于快到下午一点才吃午饭的,为之为防着在串亲戚的路上陷入了泥途。去得早了,可以赶在路上已被踩实的积雪、凝结的冰还未来得及融化时就到了。走得是反常了一点,反常也就反常吧,总比被陷在路上的泥泞中一走一滑的要好多了。    

  这破车,原是我爸单位的公车退下来的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它已为我爸单位服务的年限应该差不多与我的年龄相仿,不过,它的关键部位依然结结实实的。经过我上高中这几年的摔打,那车更是破上加破了,不但没有了车铃,前后车轮上方还都没有了车瓦,也没有车闸,车链子上边也没了链合,好像是前后车轮还均少了一根车条。不过,这破,也确有破的好处,车胎上沾起的那点泥可以几乎毫无遮拦地被甩了出去,虽然身上弄了点泥,但是因没车瓦、没链合被甩出去的泥形成不了阻力,一路骑着都没费多大的力气。即便是经过那令人森然的淤土铺就路段,也没费多大事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