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全球焦點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 UID35603
  • 注册日期2016-04-05
  • 最后登录
  • 粉丝
  • 关注
  • 发帖数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
  • 威望
  • 银元
阅读:200回复:0

让书香滋养心灵 wm0sfaln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4-14 00:00

初一语文第一次期中后,家长和学生普遍不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的孩子在小学语文成绩都没下过九十分,怎么一上中学成绩下降这么多,怎么回事儿啊?真愁死人了。学生自己也不能接受,内疚自责甚至伤心得痛哭。    

  面对这种情形,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只能解释:初中语文和小学有很大的区别,题型变了,难度大了,学生入校时间尚短,只能慢慢适应,一点点地提高。最要紧是的要清楚一件事儿:语文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两者有密切关系,但绝不可能画等号,所以我们家长也不可以唯成绩论,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那样很容易急功近利,长此以往,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什么秘诀吗?    

  我觉得还是南宋诗人陆游说得好:“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告诉我们,“诗内功”固然重要,你连诗词的体裁、格律、起承转合等基本常识都不懂,那就根本谈不上学诗。仅仅懂得这些就能写好诗吗?也不大可能;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天分,是不是学诗的料;光有天分也不一定都写出好诗,最重要的还在于“诗外功”。人生阅历、因缘际会等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暂且不论,但有一种“诗外功”是人人都有条件去做的,那就是——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来是说“知行合一”的道理,“行万里路”可能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一时恐难实现。“读万卷书”却是时时处处人人马上都能去做的事情。    

  读书,与书为伴,不仅仅应该只是一种习惯,更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如同衣食住行一样重要的日常行为,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语文老师肩负一种责任:让学生热爱读书。方法呢?两大方面:身教和言传。“身教”是基本功,是硬功;“言传”依赖经验和智慧。很惭愧,教学二十年了,我两方面做得都不及格。    

  早年穷得勉强填饱肚皮,实在没有闲钱买书,更没有买书藏书的意识,偶尔借借同学或邻居的书,逮到啥书读啥书。印象比较深的有这几件事:第一件,上高中时,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开放,一次只能借一本,为期两周,我激动不已。当时对毛泽东诗词特感兴趣,因为语文老师课堂上哇哇地背过好几次,我羡慕至极。第一次借书,刚翻开借书目录,一本《诗词选》赫然入目。二话不说,就它了。回去路上就忙不迭地翻看老师背过的那几首。不到半天,我就读了一遍,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啊,两星期后还能记住点儿啥?于是下决心:抄书。没想到歪打正着,这种最传统笨拙的办法还真强化了我的记忆,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很多诗词我还能信手拈来,有时候在课堂上显摆显摆,也能让同学们钦佩不已,古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是鞭辟入里。    

  有一段时间,记得好像是某年的暑假,我痴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两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每一本我都想生吞活剥到肚子里,好不容易借到了《笑傲江湖》和《侠客行》两部,我啥事也不管不问,就蹲在小院里闷头看,一直到傍晚一点光线也没有了,抬头扭扭脖子,格蹦格崩蹦直响,眼前一片金星,毫不在意,钻进屋里开灯继续读,大概用了四天多,读完一遍。后来,再和别人聊金庸,我多少有了些底气,沾沾自喜之余,还真感谢那几天苦读的日子。后来读外国作家的几部长篇,也很投入,可是和读金庸相比,似乎更显得吊儿郎当,所以记忆也不如读金庸深刻。四大名著倒是读了个遍,最想说的是看《红楼梦》,也是一个暑假,在家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之际,脑子里突然冒出毛泽东的一句名言:“《红楼梦》不读五遍不算中国人。”我可是连一遍也没读过呐,不行,得读,此时,条件好一些了,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硬皮本的,好像是五号字,不到五百页的样子,读高雅的名著要有安静的地方才行,对,王母阁公园不错,骑着那辆哪儿都响只有铃铛不响的自行车,飞速来到王母阁,那时王母阁公园还没开发,几个大坑,几行柳树,三五个钓鱼的老头,总之是比较清静,来到一颗碗口粗细的垂柳旁,坐在石凳上开始满足我那卑微的自尊心,渐渐走进了红楼世界,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在我脑海反复演绎着,我怀疑我的多愁善感就是从《红楼梦》里流淌出来的,有时听《枉凝眉》或《葬花词》久久不能自已,自古红颜多薄命,我堂堂七尺男儿却也心有戚戚焉。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于是,我自嘲,假如我能早点读《红楼梦》该有多好,说不定还能早点开窍,早点了解女孩子的心思,多掌握点儿谈恋爱的技巧,说不定还能早点俘获哪位的芳心呐。唉,一切悔之晚矣,恨不能早读书啊。    

  说实话,我还真的没读过几部大部头,原因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生性使然,我觉得自己比较懒,懒得看长篇,觉得还是短篇和超短篇比较好,一会儿就看完,还显得读的书多。像散文,两三千字就好,再长也不愿啃了;超短篇的当然是唐诗宋词了,因为超短,所以成了我的最爱,我喜欢上唐诗宋词,这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原因。犹记得在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一人在家,又上瘾了,先泡杯茶,拿起一本从旧书摊儿淘来的《唐诗三百首》,开始是看,不知不觉轻声读起来,一缕阳光透过破了的窗户投射到书页上,感觉诗句顿时有了温度,暖暖的,如一股暖流,缓缓流进我的心里。具体读的哪首诗倒是真忘了,可是这个情景记得特别清晰,久久定格在脑海,也许它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一颗宝贵的珍珠。    

  起步甚晚的我也算尝到些读书的甜头,有时写点东西某个名家的诗句会作为不速之客嵌在叙述中,斟酌后,觉得不给人家丢人,也就厚着脸皮据为己有。有时和三两好友举杯推盏之际,破口痛骂贪官污吏,觉得还不过瘾,随口叫来元曲小令助阵,那叫一个痛快淋漓。真没想到,古人读《庄子》下酒,而今我们借元曲解气泄愤,真是大快人心。这是茶钱饭后谈资,不足一提。    

  读书让我真正受益的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学中,书让我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讲课中即兴拈来句唐诗宋词,再联系学生生活情景加以发挥演绎,引得他们或开怀大笑或手舞足蹈,或豁然开朗或热血沸腾甚至是同仇敌忾,此情此景,我常常感激我们的古圣先贤,是他们的智慧激活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他们的思想滋养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以上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讲,要以自己的读书经历去影响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起码要让学生觉得你像个读书人,这样他们才会象你一样去读书。    

  另一方面,教师应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