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xnbqw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 UID37164
  • 注册日期2016-05-31
  • 最后登录
  • 粉丝
  • 关注
  • 发帖数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
  • 威望
  • 银元
阅读:202回复:0

借还是不借? fmdh3osd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6-08 20:31

关于朋友间借钱的问题,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    

  答案无非是两种:借,或者不借。    

  如果肯借就简单多了,直接把钱准备好,或给现金,或网上转账,至于怎么交付,一个电话乃至一则短信即可搞定。    

  如果北京白癜风医院不想借就比较麻烦了,得找个托辞。特别是关系还算不错的朋友,更得找个像样的托辞。刚刚买了房、买了车、买了银行理财,前两天被小舅子、大表哥借走了……总之,现在手头没钱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管怎样,要将那种十分想借但又万般无奈的表情做足,借钱不成情义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从不喜欢找人借钱,上大学起便开始自己理财,每学期开学时父母将全部费用交给我带到学校。那时候学费、书本费极其便宜,报到后便早早地去食堂把一学期的饭菜票提前买好,再把回家的车费和必要的开支留出来,全部锁进抽屉。剩下的钱便是自由之身了,虽然不多,却是没有压力的钱,花起来格外轻松愉悦,压根儿不用担心捉襟见肘,更不会沦落到向别人借钱。    

  我在上海读的大学,周围上海同学很多,上海人有个很好的习惯--不喜欢找别人借钱,当然,他们更不喜欢借钱给别人。偶尔急用,找上海人借了钱,倘若过两天尚未归还,上海人便会变着法地提醒你了。比如,你借了他两毛钱菜票,过几天看你没有还的意思,他便会找机会问你借三毛钱菜票,过后再还你一毛钱,这样正好两讫了。我一向非常佩服上海人的精明,自己不吃亏,也给了别人台阶,正所谓双赢,比那些死乞白赖地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追账的不知要高明多少。也许有人问,如果他借了钱给你,回头你不借给他怎么办?放心,首先上海人不会借大钱给你,都是应急用的零散钱;其次,他要进行风险评估,信誉不好的人一概不借,因此绝无坏账、呆账一说。    

  救急不救穷,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借钱时所秉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谁还没个急用呢?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时周转不灵也是常有的事,但一般几个月内即可摆脱困境,完璧归赵了。穷则是个无底洞,借多少也没个够,最重要的是何时能还得起呢?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21岁的四川女大学生希望有人资助或无息贷款200万元,让她为父母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提前尽孝,她承诺15年内将贷款还清。我以为这女孩孝心可嘉,但方法有待商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说的便是有孝心就好,寒宅中拳拳孝心随处可见,豪门里温馨亲情荡然无存,皇宫内弑父杀兄更是屡见不鲜。想尽孝,方法多的是。况且,就算她借到钱了,父母住在借钱买来的房子中真的能安心养老吗?看着女儿日夜为两百万奔波劳,于心何忍?要知道,父母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也不愿意拖累儿女半分。    

  我不知道最终会不会有人借给她,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最起码资产几千万吧。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升米恩,斗米仇”,将人性诠释得淋漓尽致。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石米是仇人,小小的帮助会使人心存感激,帮助太多了则会导致他永不满足,最终反目成仇。    

  我不喜欢借别人钱,也不喜欢借钱给别人,尤其是毫无信誉的人,还有记性差的人。这类人最麻烦了,倒并非刻意不还,而是彻底给忘得一干二净。我又做不到像上海人那样,绞尽脑汁地提醒他还钱,只能自个生闷气,欠债的人还一脸无辜地问你为啥不开心,简直是讽刺到家了。上次出国就遇到一件添堵的事,在商场买衣服时,同事找我借了300澳元,后来去超市又借了100澳元,结果第二天就还了我300澳元,也不知他是怎么算的账,是忘了第二次借的钱还是以为第一次借的是200?不得而知。遇到这样的人,以后只能唯恐避之不及。是故,不是至交的朋友,现在很多人确实不愿意借钱给别人,风险太大了。    

  正是由于这种情形,信用卡和P2P的业务才得以蓬勃发展。去银行贷款手续太复杂,宁愿多付点利息节省时间了。我看过一些P2P业务的流水,有的客户就贷个三五千,估计就是一时急用,买个手机、笔记本什么的,宁可多付利息也懒得找朋友开口。    

  经常有人告诫,朋友间千万不要相互借钱,否则钱没了,朋友也没得做。据说鲁迅在遗嘱中反复交代儿子“不可以当作家,不可以借钱给别人”,估计鲁迅在这方面吃过亏,那时候文学青年大多穷困潦倒。我读过萧红的自传,境遇十分凄凉。为了抗拒包办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一生流浪,和借钱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和男友同居7个月,住宿费都是赊欠的,累计有600多元,男友借口回家拿钱,黄鹤一去不复返,最终萧军将她从旅馆里救出来,那钱依旧没还。他俩在一起后还是继续借钱,她写的《商市街》简直是一白癜风医院部“借钱”主题散文集,惨不忍睹。鲁迅周围像萧红这样饥寒交迫的文学青年不计其数,时常有青年作家写信给鲁迅说“已经挨饿了”,鲁迅对他们屡屡伸出援手,就算稿费再多也难以应付,迫不得已才告诫儿子以后不可以借钱给别人吧。    

  也许还是钱钟书的做法最明智。司机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他说:“这样吧,我给你1500,不用还了。”干脆利落,一了百了,既不用惦记着催人还钱,又有效地帮助了他人。    

  如今借钱的骗局太多,凡是QQ号、微信号被盗,十有八九与之相关。冒充同学、好友的名义四处借钱,借的也不多,通常几千元,甚至几百元。碰运气呗,逮着一个算一个,因为钱少,大家也不在意,随手就转账了。若是钱多,势必要打电话问个究竟,骗子将人们的心理拿捏得分毫不差。    

  曾看过一个心机段子,女生如何拒绝不喜欢的男生,那就是找他借钱。借过钱后,男生再来约女生,女生就会不断地说,放心放心,等我手头一宽裕立马还你钱。久而久之,男生就不太好意思去找她了,有催债之嫌疑。当然,这得是那种特别善良腼腆的男生才行,如若是个混混,还是趁早敬而远之,千万不能有任何金钱方面的纠葛。    

  我既不喜欢找人借钱也不喜欢借钱给人,我认为友情越简单越纯净越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有人偏偏坚持患难方能见真情,友情就要经得起考验,最好的试金石便是借钱。于是有人决定做个试验,挑了九个好朋友,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条内容差不多的短信:“我现在遇到点麻烦,需要向你借X万块钱,―个月之内归还。等你答复。”结果收到了七条信息、两通电话。回信息的全部是婉拒,两个直接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