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oxfwg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 UID35768
  • 注册日期2016-04-15
  • 最后登录
  • 粉丝
  • 关注
  • 发帖数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
  • 威望
  • 银元
阅读:214回复:0

燕之燕萍之萍 hx2xi0zt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7-01 10:3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是曹雪芹《红楼梦》中一首诗的前两句,当然后面还有两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诗书歌谣趁此年华》这本书里,我以为也充满了荒唐,这就是人世间的荒唐,作者一定体会到了荒唐的味道,或者是人间的荒唐。或者是在作者的心中,有那么一种味道,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种别致的馨香,带你回故土回故乡回故园的馨香,并且让你难忘。这些荒唐很朴实,不在天边,而在眼前,仿佛看得见摸得着一般。其实,生活的荒唐,如同生活的真实这般迷人,在真与幻、善与恶、为与不为之中,看四季更迭,日出月落,而一年又一年。    

  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文心雕龙》养气篇)心中有忧有愁,方能诉之于笔端,如《离骚》者,故有称文人为墨客骚人,其骚者愁也。而一些人说我们这些文化人是骚人,虽有一些开玩笑的成份,但我常嗤之以鼻,并一笑了之。作为一个读书人,能读且写,是为福也。正如“《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一样,能在自己心平气和之时,写下文章,这可是传之后的美事。不若某某在某地为官几年,而时过境迁,人们皆忘乎其名。文章传之于世,虽身不在,名亦在,可谓不朽也。《想起故乡的钱棍》这样的文章,读来很轻松很舒张,感觉一气呵成,没有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作者很爱李太白,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而李白写的那些传之于后的作品,我想也绝不是心郁气结时所为,那“花想衣裳月想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肯定是在心情极为舒畅之时所写,或美酒微醉、天马行空而作,故能传之于世。而《兰亭集序》所书亦是如此,其书行云流水,千古无人越之。作之为文,书则心悦气畅,读来神清气爽。    

  为文而造情?为情而造文?有人说,君子怀才,如女之怀孕一样,要显了怀,才能被人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假语村言,让一些自以为有才之人,梦想有一天会被重用。又如慢藏诲盗冶容诲淫一样,你有财宝你不要示人,你有姿色不可以太炫耀,不然,就会招致强盗与淫贼。写文章也一样,不可以故弄玄虚,不可以矫揉造作。而又若做人一样,你可以虚伪一次,而没有下一次,因为你想虚伪,人家不给你这个机会。更有一些人,把能写点文章的男人称为才子,女人称为才女,千万莫听这些让你糊涂的话,写文章的活,实在是苦差事,人家可以看电影,携玉人帅哥花前月下,而你却孤坐于电脑前,想史前五千年史后八百年,还不知白癜风出现白点原因有哪些文章何去何从呢,而后方能为之。腹内用之,则一气书之。《走过窗前的爱情》《第九棵树下》这些文章,无论是能品者,或识字者,都能从作者的笔下读到真感情,真滋味,而不是为文而造情,或者为情而造文,其发而皆中节。    

  读这本书,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文和质的问题。正如中国社会评说的君子一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本书中,我以为写得最好的两部分,就是生活细语和影音年华。这些文章没有骈赋那么华丽,没有唐诗宋词那种朗朗上口,却在实质上,让人有共鸣,让人有感动,读着读着,不忍心停下,于是,就再继续读下一篇。因为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一个弹匠,自己不会写,但是会评。以至于在中国社会,有很多的批评家,他们批判文艺,还不知道自己何以得法也。所以很多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的东西,总会说东到西。我曾经读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近现代文学大家的散文,他们的散文也不是那么华丽,但是,那些文章都能让人有感觉,让人记住。在这本书中真的不乏好文章,比如《醉红楼》。    

  读书的人,或许随着书中的情节而感动,然而写书的人,首先是感动了自己,才会写下去。因为作者心中有爱和善良。其实这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缘故。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两个词提到更深的一个层次去了解去发掘,达到哲学层面的意思,这就让我们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升华了一个层次。正如老子的道德经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我们平常人,很多表现的爱和善良,就是在平淡的生活当中,这就白癫风医院是中国文化。写书的人,心中必须要有爱和善良,才能对得起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特别是作者在当小学老师的时候,写的那些文章,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内心深处,深深地感受到那种爱和善良。    

  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则: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可见孔子之心态。读此书,就想到了这个名字,燕之燕萍之萍。何意?如燕如萍?非也。当然更不是哗众取宠,这就是一时的感觉,取这个名字,当然,读这篇文章的人,怎样去理解,那就是想象的问题。其实,与其想这个名字,还不如在这本书中多读几篇文章,就会有深刻的感受。感受书中的礼仪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如其有哉,不愧为中国的一个文化人。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