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ublvq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 UID36293
  • 注册日期2016-04-30
  • 最后登录
  • 粉丝
  • 关注
  • 发帖数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
  • 威望
  • 银元
阅读:196回复:0

经典快餐长歌短唱 j2vp5h3b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7-15 16:59

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一种古代的信息压缩技术,能用简短的篇幅记载大量的文史等信息。有关宋代欧阳修的“逸马杀犬于道”的典故,一说是发生在欧赶考之时,一说是在其主持修史时对史官提出记史要简约要求时。一匹马因受惊或其他原因狂奔,踏死一条狗于道旁,如何记载此事?一些考生或史官用语较为啰嗦,而欧大人只用了这六个字,言简意赅,这就是文言文的信息压缩能力。否则记史长篇大论,史书会汗牛充栋,史库会不堪重负,后人也无暇顾及这么多文字的阅读。    

  到了现代,我国改用白话文了,同一信息量的东西,表述所用的字数和篇幅明显增加。但即使如此,上过中学的人在学习了英语后都会发现,中文还是比英文简略多了,这是直接能感受到的。到了联合国,中文的信息量大的优势同样也是明摆着的事实。同样的内容,用中文印制的明显比用其他联合国通用语言文字印制的文本要薄,这里的中文多是现代白话文,如果是古代文言文,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可见,中文即使是现代白话文也是信息含量大的,但在信息,人们应接不暇的今天,现代白话文仍有缩减体量的需要。前几个月,就在网上看到中国社科院专家说中国的文字仍有简化的空间。还是前几个月,在一本《中国法制史》“士族纵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法律制度”一章中看到这样的文字白癜风能痊愈吗:“从《晋律》的内容看,‘礼律并重’,较为简约,将七百七十三万余字的汉代律令及解说精简到十二万六千三百字,的确是法典编纂上的艰巨工作,相对减轻了人民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我的天!汉白癜疯代律令及解说竟有这么庞杂,且是文言文的,译成现代白话文少说也有二千万字。既然使用古代文言文记述的典籍都有简略的需要,现代白话文这么繁复,也该用“逸马杀犬于道”的减笔文风自我革新一下,否则信息引致人脑,人脑被电子脑被人工智能代工就不是天方夜谭了。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在这里我们可以歪曲借用,“信”冠“达”戴,对现代白话文提出使用的要求,“达意”且“详略得当”如何!法语是公认的较为严密较少歧义的语言,但作为联合国通用语言,如前所说,较为繁琐,中文有简约优势,但要避免产生歧义让人误解。    

  中国古人认为,好的文学作品不但要使人惊,令人拍案惊奇,还要使皮肤病专科医院人叹,令人掩卷长叹,更要使人思,令人阅后沉思而有所得。说到“思”,不能不让人想起中国古代文学的“隐秀说”和中国人为人处世搞潜台词和暗示的传统。搞潜台词和暗示虽然可以避免某些尴尬或不方便,但也极易产生误会,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西方文学用“典型说”,如同论证方法的例证法,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环境等来阐释,每个典型用三例就要说上不少,也说得明明白白。中国古代文学用“隐秀说”,即不直说要说的,而是给你一点提示,让你自己想象。如唐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在行宫玄宗时代该是有多少波澜壮阔波谲云诡的事情发生啊!可作者就是不直接说,而是只点到古行宫、宫花红和白头宫女为止,其他的由受众去想象,去沉思,符合古人认为文学作品要能让人思的最高境界。不但文学用“隐秀”,中国人做事做人也喜欢明里不说暗里说,当面不说背后说,拐弯抹角的说。这可是符合了我前面所说的现代白话文使用要“详略得当”的“略”的要求了,一点都不啰嗦。但却不同时符合另一个要求“达意”的要求。因此,搞文学和为人处事很多时候还是要讲求做得明白一些的好。    

  说到信息和删繁就简,不能不说文化快餐和经典。现代社会产生的信息量激增,高流动快节奏,文化产品可选择度高,流行和更替快,于是便有文化快餐现象。既然快,就当然是简略、短平快的了。快餐文化作品会否影响经典作品的地位,应该多少有点,到底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还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大概都有之吧。    

  经典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默认、拜物的惯性现象,从传播接受认同谟拜的过程看,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有出位的概率问题,且因时代等不同而变化。如现在中央台戏曲频道天天播京剧,其白癜风好了实京剧从文词曲调和花旦小生的唱腔来看只是世俗化的下里巴人的市民社会的产物,保不定日后某一天它也会象现在已转势的昆曲在昆曲低落时一样郁郁不得志,现在老一辈京剧戏迷不在了,昆曲现在又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这不是不有可能的事。再如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的“程派”不但本人而且很多人都认为是最有文化味最优雅最独特的,堪称经典,但“程派”的地位并不见得就比“梅派”高。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人的素质和主体地位极大提高,少数文艺作品在传播中幸运地被封为经典,而其他的许多不太出名的就是侏儒,被封为经典的就是巨人?我认为不见得。如中国书画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挖掘出去世后才被认同的黄秋园和陈子庄两位山水画大家,特别是黄秋园,就可媲美李可染。    

  历史上西方贵族才有学文化的特权,中国古代虽然也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毕竟不是一般的人家都能供得起子弟长期为求功名而“寒窗苦读”的。现代社会人的解放程度大大提高,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写得好还可发表出版。前几年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就是说现在法国社会上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写书的能力,可见现在人的发展程度是提高了,社会整体进步了。这么多的思想和智力成果当中难道就不有好作品可传世?不能与经典有一比,我看不必然,虽然这么成果大多数是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上不了位的。    

  西方的自由撰稿人一个月发表一两篇稿子就可以以写作谋生了,他们那里稿酬高,因媒体用自由撰稿人文章的成本比养专职常驻记者的低。中国的则不然,写作投稿的人多,媒体版面财力有限,上稿竞争激烈,有些情况不但没有稿费,还要自费付费出版或免费供稿给媒体使用。去年国家版权局新的稿费标准出台,但稿费标准提高的程度尚未达到能让多数写作人能以此谋生的地步,且许多媒体
游客

返回顶部